top of page

是“抢救到底”才是尽孝?还是好好告别,才是真正的尽力?

Johor, Malaysia


For English version, click HERE


ree


在我之前的一支视频底下,有位观众留言问我:

“Dr. Teo,癌症最终都会死亡吗?难道你手上没有康复的病人吗?”


当然有。


很多患者在经过治疗后,生活恢复得很好——重新回到工作岗位、照顾家庭、陪伴孩子成长,继续拥有充实的人生。也有一些年纪较大或体质较弱、无法接受激进治疗的病人,在较温和的方案下,依然能长期带瘤生存,活得安稳、有尊严地享受晚年。


这些,都是值得被庆祝的人生故事。我也很骄傲能参与其中。


但你也许注意到了,我的影片里不只是讲“康复”,我也经常谈“临终”。不是因为我悲观,而是因为我知道:医学有极限,生命终究会走到尽头——不论是不是癌症,不论年纪大小,不论是不是“抢救到底”。


如果病人的状况还有机会,我们医生绝不会放弃。这不仅是我们的职责,更是我们的使命。但当医学已经无力改变结局的时刻,我们该思考的,不再是“还能不能救”,而是:如何陪一个人,走得有尊严。


为什么我坚持谈“临终”?


我们生活在一个爱讲正能量的社会,抗癌成功、奇迹康复的故事,总是最容易被传播。

但那些在治疗中离开的病人呢?他们的故事没人讲。媒体不会报道,有些家属甚至不愿提起,因为最后那一段路,实在太苦、太乱、太令人心碎。


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,我每天都陪伴病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路。所以,他们的沉默,我听得见。其实,大家不是不在乎“临终”,只是太沉重了,不知从何谈起。很多人担心,一谈死亡,就等于放弃。就像希望被抽空。


但我想告诉你:谈“临终”,不是放弃,而是当“掌握权”还在自己手上的时候,好好为“尊严”做准备。


真正的希望,不是奇迹,而是选择权


我们都懂得为新生命准备婴儿床,为孩子升学做规划,却很少有人,愿意为“人生的最后一段路”做准备。于是当那一天突然来临,病人被紧急送入ICU,插满管子,神志不清。家属一边慌乱、一边挣扎,不知道还能不能救,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。


而这一切,其实很多时候是可以提前避免的——只要我们早点把这件事说开。

真正的希望,不是奇迹般地延命到最后一刻,而是在无能为力时,依然可以保有人性的选择与尊严。


人生最后一段路的“尊严”,到底是什么?尊严并不是在身体健康时才重要


我常看见这样的场景:


  • 病人在 ICU 挣扎,神志不清,身上插满管子

  • 家人守在病床边,互相埋怨、心痛不已

  • 明知道治疗已经无效,却不敢停下来

  • 没有告别、没有准备、只有疲惫和懊悔


你有没有想过——如果换一个方式:


  • 在家中,有家人陪伴,听一首喜欢的歌,说一句心里话

  • 不再勉强身体接受强烈的药物,而是转为减轻疼痛

  • 用清醒的心,做一个温柔的告别,而不是在昏迷中离开


哪一个方式,更值得我们为他努力争取?


我们以为“继续治疗”就是尽力,其实——


有时候,选择“不再折腾”,才是真正的爱。继续抢救,不一定是“尽孝”。有时,它只是延长了病人的痛苦,却没有延续真正的“生命”。一个完整的人生,最后一章不该是慌乱与插管,而是清醒、温柔、被爱包围的告别。


癌症的终点,不是死亡,而是我们怎么走到终点


无论癌症是否能治愈,每位病人都值得被告知这几件事:

✅ 如何在治疗期间,活出最好的生活?

✅ 如何减少痛苦,让身体和心都舒服?✅ 当无能为力时,怎么减少痛苦、留住尊严?✅ 怎么让自己和家人,不留下遗憾?

 

别等到最后一刻,才学会“告别”


很多人最后悔的,是没有准备:

“早知道可以不插管,我就不会逼她那么痛苦地走”, “早知道还有别的选择,我就不会坚持治疗到底”, “早知道‘不抢救’不等于放弃,而是尊重,我就能陪他好好走完最后一程。”


我想谈的,从来不是“死亡”。我想谈的,是我们要怎么真正地活着。活到最后一天,依然清醒、有选择;活到最后一天,也还能说出心里的爱与道别。

 

最后一课,应该是温柔的,不是遗憾的。愿你、愿你爱的人,不需要在最后一刻才明白:不抢救到底,不是放弃;而是用尊严和安宁,守住生命最后的尊贵。

 

留言


drykteo

@gmail.com

©2025 张引强生肿瘤专科医生 TEONCOLOGY

Gleneagles Hospital Medini Johor

2, Jalan Medini Utara 4, 79250 Iskandar Puteri, Johor Darul Ta'zim

 

Google Map: https://g.co/kgs/Js4jaG

注意:不适用于紧急援助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