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乳癌Part 2】乳房检查怎么选?乳房X光与乳房超声波的差别与选择全解析
- drteoyinkeong
- 10月9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10月13日
Johor Bahru, 柔佛新山
For English version, click HERE

很多女性都知道,应该要定期做乳房检查。常见的检查方式有乳房X光 (Mammogram)和乳腺超声波 (Ultrasound)。 但是,很多人对这两种检查的差别并不清楚。在网络上最常看到的不正确说法就如:
🔴 年轻女性 → 做乳腺超声波 (Ultrasound) 就够了
🔴 40岁以上的女性 → 才需要乳房X光 (Mammogram)
🔴 价钱 → 乳腺超声波(Ultrasound) 通常比乳房X光 (Mammogram) 便宜
‼️ 看起来,好像检查方式只和年龄、费用挂钩。事实上,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。
综合以上,Mammogram 和 Ultrasound 并不是“二选一”或“互相取代”的关系,而是互补的工具。两者配合使用,才能看得更清楚,判断更全面。
⚠️ 常见误解!
为什么常说“40–60 岁才需要 Mammogram”?
很多人以为乳房 X 光 (Mammogram)只适合 40–60 岁的女性。其实,这只是一个常见的误解。确实,40 岁以后乳癌风险明显增加。Mammogram 的优势在于,它能在乳房肿块还没形成或摸到之前,就捕捉到细小的钙化点或结构变化,这是早期乳癌的重要信号。对 40 岁以上的女性来说,乳腺组织密度因年龄逐渐降低,影像也更清晰,更容易发现异常。
💡 额外小知识: 到了 60 岁以上,乳腺组织多已萎缩,很多异常即使没有 Mammogram,用手触摸检查或 Ultrasound 也能看得很清楚,因此,过了 60 岁,Mammogram 不再是最主要的检查工具。
‼️ 所以,是否需要做 Ultrasound 或 Mammogram,不能只靠年龄来判断。年龄只是医生评估时的一个参考因素,真正的检查方式,还要结合乳腺密度、症状和个人风险。
做完乳腺超声波 & 乳房X光检查,接下来该怎么解读报告?
如何从报告中得到实际有用的资讯?

医生会在看诊时详细解释影像报告的内容,也会提醒你下一步该怎么做。但在忙碌的门诊环境里,有些医生可能无法面面俱到地解释每个细节。这时候,自己掌握一些重点问题,就能帮助更清楚的沟通。
记住以下 3 个关键问题,不需要医学背景,你也能快速理解报告的重要讯息。
1️⃣ 医生,我左右乳房有没有发现肿块?
没有肿块 →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放心
有肿块 → 需要进一步判断肿块的性质(良性还是恶性),接着问问题 2
2️⃣ 医生,肿块的 BIRADS 分级是多少?
BIRADS (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)是国际通用的乳腺影像分级系统,用来评肿块估肿块风险。简单说,就是告诉你肿块是否有可疑的风险因素:
💡 小提醒:如果觉得医生只用“没事”来简化说明你的情况并不能够舒缓你的疑虑,你可以主动加问:“那么我的肿块 BIRADS 分级是多少?”
3️⃣ 医生,我腋下淋巴结有没有肿大?
没有肿大 → 通常没有扩散迹象
有肿大 → 还要看是否有“脂肪中心”
有脂肪中心 → 多为良性或炎症反应
没有脂肪中心 → 需要进一步确认是否癌症扩散
⚠️ 提醒:淋巴结的影像解读带有主观性,只能提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。最终是否扩散,仍需依靠活检来确认。
乳腺超声和乳房X光检查
无法直接确诊乳癌,只能提供风险提示。
许多人以为,只要做了 Ultrasound 和 Mammogram,就能完全确认自己有没有乳癌。事实上,这两项检查只能提供风险评估,不能直接确诊。
癌症确诊必须通过活检(Biopsy)
有些早期乳癌不会形成明显肿块,只表现为钙化点或淋巴变化
有时还需要加上 MRI 或进一步检查,才能避免漏诊
乳腺超声和乳房X光检查只是第一步,
接下怎么做才是关键的一步
作为肿瘤科医生,我常常提醒病人: 乳房检查的重点,不只是“有没有做”,而是做完后,是否真正理解结果,并且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。
无论你是 30 岁的年轻女性,还是 50 岁的中年女性,请记得:
Ultrasound 和 Mammogram 是互补的检查,并非互相取代。 单靠其中一个检查的“正常结果”,并不代表就真的完全没有问题。
报告要读懂,而不是只听一句‘没问题’
必要时,活检才是最终确诊的方法
唯有这样,乳癌筛查才真正有意义。
👉 建议:如果你对检查方式或报告结果有疑问,可以再向乳腺外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咨询。带着具体的问题去提问,这样才能帮助你得到更清楚、更有用的答案。
Cancer / Oncology Care Brought To You By
👨⚕️Dr Teo Yin Keong
Clinical Oncologist, Johor, Malaysia
马来西亚柔佛新山肿瘤专科医生张引强
©️ TEOncology


